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工作 > 课题研究 > 正文
20 17 ~20 18 学年度第 一 学期
活动主题
《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小学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》——开启家校的智慧沟通
活动时间
10月
参加对象
校课题组核心、校级家委会成员
活 动
目 的
近年来,互联网已经成为家校合作、沟通交流的又一重要载体。但网络亦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 在其高效、直观、广泛、信息量大的优势背后, 确实也存在一些班主任难以调控的因素,在现实的班级网络沟通中, 经常可以看到两个极端, 有的QQ群热闹非凡, 天天都聊得热火朝天, 而有的QQ群则成了“请假群”, 甚至“潜水群”, 形同虚设, 违背了建群的初衷。如何利用互联网,开启家校的智慧沟通则是我们要思考的。
活 动 安 排 (发言记录)
一、10月24日,带城实小召开2017校级家委会会议,讨论互联网时代家校智慧沟通的内容与方式。
要解决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带来的网络沟通隐性弊端, 单靠班主任的一己之力, 肯定难以妥善解决。这就迫切需要培养一个优质的家委会团队, 协助班级管理, 真正发挥“互联网+”的优势生态效益, 创设新时期的家校合作桥梁, 促进学生、家长、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。
二、申报姑苏区学校微项目《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家校智慧沟通策略》
三、完成班级家委会员的申报,构建家委会体系。
家委会团队一般由5 - 8 人组成, 设立家委会主任、副主任、委员等岗位。家委会成立后, 教师可通过教室宣传栏、网络群公告等形式向全体家长公布家委会代表的名单与职责。家委会代表通常都要承担QQ群、微信群的管理员一职, 以方便协助教师管理网络平台。在网络交流中, 家委会代表应做正面引导的“表率者”, 负面信息的“消防员”, 宣传舆论的“报道员”。
活动评价
及反思
尤其是80 后家长, 更是热衷于各种活动的组织和参与, 有些班级家委会善于通过网络发起、组织各类亲子游活动以拓展孩子的视野, 丰富孩子的阅历;有些班级家委会热衷于在网络中发起公益活动, 如为地震灾区捐款、为智障儿童义卖、与贫困幼儿园结对、为贫困地区送寒衣等, 以培养孩子的爱心, 养成博爱的情怀;还有些班级家委会利用网络组织联欢活动, 如新年派对、圣诞狂欢等, 在建立交往的基础上, 展示孩子的才艺, 培养孩子的自信。在活动结束之后,负责媒体报道的家委会成员会通过电子相册、彩视、微秀、网站报道、报纸等途径向校内、校外宣传报道。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, 不仅加深了班级学生个体间的交流, 拓展了课堂外的课堂,也逐渐形成了各班独特的班级文化,这就是 “互联网+”时代家校合作的双赢效益。
活动系列材料
附件:
活动照片、微项目申报表、家委会成员名单
上一篇:姑苏区学校微项目申报表
下一篇:姑苏区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表(9月份)
【关闭】